日前,我院成人综合外科成功为一名八旬阿婆施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为阿婆成功解决了持续十多年的痛苦。
刘阿婆与外科护理团队
刘阿婆是外科医护人员的“老朋友”,此前因胰腺炎、胆囊炎两次在外科住院治疗。在上次住院期间,还因给外科主任潘修勇“塞红包”而遭到潘主任的“围堵”。
潘修勇主任与刘阿婆
这次刘阿婆是应约而来的,早在前两次住院的时候,外科医护团队已经发现刘阿婆的胆结石比较严重,保守治疗已经作用不大,若不进行手术治疗,胆囊炎仍会频繁复发。但前两次住院期间,刘阿婆的身体都比较虚弱,不适合动手术,在上次出院前,潘主任叮嘱刘阿婆多休息多保重身体,等身体养好了,再过来找我们做手术,用手术把问题解决掉,不用再承受疾病频繁复发的痛苦。
潘主任进行手术(资料图)
“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已达到4%-7%,单纯胆囊结石占整个胆石病的比率也已接近80%。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改变,胆囊结石病发率还将不断上升。虽然切胆囊不是什么大手术,不过老人年龄大有高血压等慢性病,不要说手术,麻醉就是一道关。“潘主任表示。为了解除老人的痛苦,外科团队和麻醉团队决定做了。“术前,我们对阿婆的心功能、肺功能、肝功能、肾功能等进行了全面检查和评估,也和阿婆详细清晰地交代手术的风险。”潘主任表示,“阿婆很信任我们,虽然她患有高血压病,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庆幸的是老人的心肺功能比较好,心肺功能指标过关,是决定手术的两项硬指标。”
手术的日子定了,当天阿婆被推进了手术室,潘主任小心地为老人取出了20多颗结石,大的有拇指头般大小,整个手术仅用了1个多小时,阿婆不但渡过了手术的麻醉关,也渡过了术后器官衰竭危险期,术后第三天便可下地,日前已康复出院。
潘主任进行查房(资料图)
基于长期以来积累的临床经验,和勇于担当的医者初心,外科医疗团队在潘主任带领下成功为80岁高龄患者行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体现了我院成人综合外科、麻醉科手术室、内科团队协作能力及其精湛技术。为病人解除了痛苦、为医院赢得了声誉。
胆结石小知识
胆石症是肝胆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根据结石发生的位置不同又分为肝胆道结石和胆囊结石。胆囊结石主要见于成人,女性多于男性,好发于体力活动和运动少、肥胖、不爱吃早餐、饭后久坐不动喜欢吃零食等饮食不规律及患有肝硬化的人群中。
1.得了胆囊结石,是不是一定要做手术?
要看情况,如果结石不大,患者年轻,可暂时不做手术,注意饮食,定期随访复查;但是有右上腹痛不适症状,尤其是反复发作的病人,原则上建议做手术;而高龄患者,基础疾病多的,即使无症状,条件允许也建议尽早手术,因为一旦急性发作风险很大;体检发现有胆囊萎缩等怀疑有恶变风险的,也建议尽早手术。
2.手术什么时候做比较好?
医生会建议在不痛的时候做手术比较好;急性发作的要等炎症控制后1-2月胆囊没有炎症水肿,手术简单,恢复快,并发症少,再做手术比较合适;但如果保守治疗无效的需进行急诊手术,但风险也会大很多。
3.胆管结石和胆囊结石有什么不同?
结石生长的位置不一样,有些发病原因也不一样。部分胆管结石是胆囊结石经胆囊管掉入胆管造成的,称继发性胆管结石,而原发性胆管结石复发率较高。胆总管结石则可能造成胆管梗阻,影响肝功能等,胆管结石引起梗阻导致腹痛高热黄疸,休克等症状,个别出现生命危险。原则上都是建议要手术治疗。
4.切除胆囊后会不会影响生活?
胆囊的生理功能是浓缩和贮存胆汁,所以胆囊切除后短期内需要低脂肪饮食,一般2-3月后胆管就会代偿性扩张起到部分胆囊的作用,到那时可基本保证正常饮食,对生活上没有影响。在胆囊切除术后复查有发现胆管轻度扩张都属正常,不必过度担心。
主编策划:宣传科刘贤丽
制作:宣传科罗平
文:罗平指导:刘贤丽
图:罗平、外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