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击点击进入--
《黄帝内经》云:“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意思是说,胆就像是一个青天大老爷,刚正不阿,不偏不倚,是主管决断的。如果胆出现了问题,就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很大影响。
民间有句俗话“早上吃得像个皇帝,中午吃得像个大臣,晚上吃得像个乞丐”。但是现在很多人作息不规律,经常是上午睡到很晚起床,根本不吃早餐。
殊不知,不吃早餐的危害极大,除了不吃早餐,让人精神不振外,久而久之还容易引发胆结石等疾病。出现胆结石时,会表现为胸腹部两侧的疼痛、黄疸、口苦、口吐酸水等症状。
此时,除了必要的治疗外,一定要经常艾灸日月穴,此穴归于足少阳胆经,是胆之经气结聚之处,同时又是胆经的募穴,具有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之功,主治胁肋疼痛、胃痛、呕吐、胀满、黄疸等。
胆结石取穴:肝俞(双穴),胆俞(双穴),章门(双穴),神阙,关元,
阳陵泉(双穴),患处施灸。患处施灸的时间要长一些。
艾灸注意事项:
1.这些状态下都不能做艾灸,如:醉酒,孕妇,过饥,过饱,剧烈运动后,极度疲劳,大汗淋漓,情绪不稳定。
2.正在艾灸时不能吹风扇和冷空调。
3.艾灸后2小时内不能吹风扇和冷空调。
4.艾灸前后要多喝温热水。
5.艾灸后2个小时内不能洗手,洗脸,更不能喝凉水,冷水,总之避开一切寒凉。
6.艾灸后4个小时内不能洗澡。
7.眼球部位不能做艾灸。
8.在月经期间,月经量少时可以艾灸,月经量大时不能艾灸。
9.平时容易上火的体质,在原有的穴位加灸涌泉穴,太冲穴。
涌泉穴:
每次艾灸的时间:
根据疾病及个人体质不同,艾灸的时间也不一样,顽固病症、慢性病时间宜长,体质强壮者时间宜长,久病体虚者时间宜短,成年人艾灸时间宜长,小儿、老年人艾灸时间宜短。
初次接受艾灸的人时间宜短,长期进行艾灸的人时间宜长。同时,每个人的耐受力是不一样的,只要自我感觉舒服,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艾灸时间的长短,有些人最多时同一个穴位连续艾灸了3个小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