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右上腹疼痛(RUQ)是门诊和急诊的常见症状。引起RUQ病因众因,其中主要见于肝胆疾病。超声是诊断胆囊结石和胆囊炎的首选检查,可准确鉴别引起RUQ的病因,如肾绞痛、胆绞痛、胰腺炎、肾上腺出血、肝脓肿等,从而可指导进一步治疗。
患者进行右上腹疼痛的病因
常见疾病:胆绞痛、胆囊炎、酒精性肝炎、病毒性肝炎、肝转移癌、急性胰腺炎、盲肠后阑尾炎、心肌梗死、肋软骨炎。
不常见:药物相关与中毒性肝炎、肝细胞癌与肝转移癌、逆行性胆管炎、急性肾盂肾炎、肾肿瘤、消化性溃疡、肝周围炎(Fitz-Hugh–Curtis综合征)、带状疱疹。
罕见疾病:布-加综合征、肝血管瘤、肝腺瘤、肾上腺出血、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肺炎/胸膜炎、脓胸、心包炎、肾脓肿、肾周脓肿、肾梗塞、肺栓塞。
目前,胆囊核素显像诊断急性胆囊炎特异性和灵敏度分别为90%和96%。但由于无法评估胆道外病变,且存在辐射和检查时间长等缺点,因此临床应用受限。增强CT可显示胆囊及周围组织,但是存在辐射、费用高、造影剂过敏、不能发现射线可透的阴性结石。磁共振胆胰管造(MRCP)诊断率与超声检查相近,对胆囊壁水肿、结石、胆周积液的检出有较大优势,但费用高、设备少、幽闭恐惧症、体内有金属物为禁忌。与上述检查方式相比,超声既可观察结石移动,又可了解结石嵌顿情况。当超声诊断不明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可选择MRCP,寻找梗阻病因。由于导致RUQ的病因较多,因此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尤为重要。超声因其准确性高、价格低、安全、病人接受度高而成为高度怀疑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检查首选。作者对比了几种影像学检查手段的优势与局限性。
急性胆囊炎的超声表现
胆囊增大,结石,胆壁增厚、充血,胆周积液、超声墨菲斯征阳性。当胆囊结石、囊壁增厚、超声墨菲斯征阳性三种表现同时出现时,诊断急性胆囊炎阳性预测值为94%。90%~95%的急性胆囊炎伴有结石。
RUQ其他病因:
胆绞痛和胆总管结石:
胆绞痛通常由胆囊管结石一过性嵌顿或结石下移至胆总管引起,典型胆绞痛持续1~3小时,伴恶心、呕吐。若不予治疗,20%的胆绞痛可发展为急性胆囊炎。因超声诊断胆石病准确率达90%以上,故首选超声。
胆总管结石超声表现为胆总管内强回声伴后方声影、近端胆管扩张。超声探测胆管直径灵敏度约55%~91%。胆囊切除术后胆管中段直径>7mm属于正常范围。若超声未发现结石,应行MRCP寻找病因。
肝脓肿和肝转移
超声诊断直径>2cm肝脓肿的灵敏度为86%~96%,而增强CT诊断小肝脓肿(直径<5mm)的灵敏度为95%~%。脓肿初期,超声表现为低回声,偶伴后方回声增强。若由产气细菌引起,脓腔内可见气体。脓肿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则可形成数毫米至1.5cm脓肿壁,内回声增高。脓肿内出血则额表现为内部混杂高回声。
肝转移通常多发,也可单发,超声表现为低回声、高回声、局灶性病变伴周边低回声靶征,此时应常规扫查门静脉。
右肾病变临床表现与急性胆囊炎相似。超声探测泌尿系统梗阻的总灵敏度约73%~%,超声检测肾结石的灵敏度高于腹部平片,但低于非增强CT。
胰腺病变
超声诊断急性胰腺炎灵敏度和特异度较低,表现为胰腺增大,回声减低,胰周炎性渗出,但早期超声表现可正常,因此超声不可用于急性胰腺炎的排除诊断。
肾上腺出血
肾上腺出血多为抗凝治疗不佳或肿瘤内出血引起,超声表现为肾上腺增大伴回声不均,可见低至无回声。若为肿瘤伴内部出血,则其内可见血流信号,而创伤或凝血功能异常导致的出血,其内无法探及血流信号。
总之,RUQ是临床常见症状,超声通常作为急性胆囊炎诊断的首选,并可鉴别其他RUQ常见病因。当超声诊断不明确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可选择CT等其他影像学检查。
医院彩超室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