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胆囊结石病人逐渐增多,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较多,对胆囊结石的治疗方式的选择困惑性较多,胆囊结石的治疗方式应该怎样选择呢,胆囊结石分为无症状胆囊结石及有症状胆囊结石。
一、无症状胆囊结石
对于无症状胆囊结石可采取预防性切除或定期随访下的观察治疗,预防性切除可避免结石继发胆囊炎、胰腺炎等并发症,但同时增加了患者承担与胆囊切除术有关的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的风险。
假如采取观察治疗,患者未来因出现并发症或并发症必须手术治疗的风险是否显著高于目前采取预防性手术的风险。可能增加结石并发症风险和手术风险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合并糖尿病、合并肝硬化等。当继发急性胆囊炎等并发症需要急诊手术时,其手术风险也明显高于经过准备的择期手术,即便如此,基于无症状胆囊结石很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对这类特殊人群实施预防性胆囊切除术仍应在结合慢性病严重程度和患者意愿的基础上谨慎考虑。
总结:
1、无症状和症状轻微的胆囊结石患者不需要常规行预防性胆囊切除;
2、对于观察治疗可能显著增加手术风险的老年患者可选择预防性胆囊切除。
二、有症状治疗方法
1.胆囊切除术
胆囊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疗效最为确切的方法,可通过腹腔镜、腹或小切口等多种途径实施,三种方式效果一样,但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
2.胆囊引流术
胆囊引流术包括胆囊造瘘术(小切口、开腹或腹腔镜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经皮经肝胆囊穿刺抽吸术、经内镜胆囊置管引流术。它们多用于因病情危重而不适合手术的急性胆囊炎患者。
3.胆囊取石术
胆囊取石术联合置管引流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急诊处理措施之一,可用于术中发现胆囊不能切除或切除困难的患者。针对择期手术情况下的胆囊结石,目前没有研究结果能证实胆囊取石术的远期疗效优于胆囊切除术,也缺乏能证实胆囊取石术具有良好远期疗效的大宗病例系列研究。而在迄今为止的国内外大多数临床研究报道中,胆囊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率5年内可达20%~40%
4.药物溶石治疗
胆酸类药物如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可能具有预防胆囊结石发生的作用。但溶石治疗被认为只适合于5%~15%的胆囊结石患者,影响结石溶解和复发的因素可能包括非胆固醇结石、结石合并钙化、多发结石等。药物溶石治疗胆囊结石的最大限制在于结石复发。早期报道5年结石复发率约50%,随访11年的患者结石复发率高达61%。英国和意大利胆囊结石研究小组对163例溶石治疗后的患者进行了多中心、前瞻性系列研究,其结果显示,6年内45例(27%)患者出现结石复发。
5.排石疗法
中国传统医药如中草药、针灸等具有利胆排石的功效,曾用于胆囊结石的治疗。但排石过程可造成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急性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等并发症;反复排石还可造成胆管括约肌的损伤和狭窄等严重后果。
6.体外震波碎石治疗
体外震波碎石曾经作为一种胆囊结石的微创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对于直径<20mm的结石,体外震波碎石6~12个月后结石完全清除率可达60%~80%,但2年内结石的复发率为11%~29%,5年复发率为27%~49%,10年复发率可达60%~80%,另外有较严重的并发症。
总结:
1、胆囊切除术是胆囊良性疾病的标准治疗术式,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作为首选。
2、胆囊引流术是针对危重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
3、胆囊取石术的实用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只宜用于急症条件下的紧急处理,不作为择期手术的推荐术式。
4、药物溶石治疗、排石治疗、体外震波碎石治疗的治愈率低,且具有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副作用,目前不建议临床应用。
作者介绍
刘少华
医院普外科主治医师
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院,从事普外、胸外科临床工作10年,于医院胃肠外科,甲状腺外科及乳腺外科进修学习,在普外科常见疾病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甲状腺、乳腺、胃肠肿瘤,疝,静脉曲张等疾病的手术治疗以及胆囊结石微创手术治疗,获得了患者的一致好评。
供稿:普外科刘少华
编辑:宣传办何红丽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往期回顾
范医?科普
发芽的土豆为什么不能吃?
范医?简讯
医院来我院参观学习6S精益管理工作
范医?简讯
医院选派技术骨干但任“健康副校长”,助力我县中小学安全有序复学
范医?科普
麻醉小常识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