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快讯肾结石预防研究取得新发现

肾结石预防研究取得新发现

泌尿系结石是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常见疾病,发病率高且容易复发,可以导致疼痛、炎症、出血等情况,甚至继发肾功能损害、严重感染和癌变等。然而一直以来,泌尿系结石形成的确切机制以及如何有效预防却并不明确。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医院)泌尿外科闫永吉教授团队近期在此领域研究取得新的发现,其最新研究成果年9月在Journalofcelluarandmolecularmedicine杂志(IF:4.66)在线发表。

他们在对明确诊断肾结石患者的尿液进行检查时发现,一种名为miR-20b-3P的小RNA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在此基础上,科研人员进行了一系列动物实验。他们首先提取并体外培养了大鼠脂肪干细胞,然后将miR-20b-3Pmimic转染大鼠脂肪干细胞,提取富集miR-20b-3P的外泌体,最后注射进入大鼠腹部。结果发现大鼠肾组织中结石的沉积得到明显缓解,与此同时,大鼠肾功能相关指标也得到了改善。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实验性大鼠肾结石动物模型中,TLR4和ATG7两种基因的转录和翻译都明显增强,而这两种基因分别是调控炎症反应和细胞自噬的重要基因。受前述动物实验发现的启发,研究人员检测了注射富集miR-20b-3P的外泌体大鼠TLR4和ATG7两种基因表达,结果发现两者都明显受到抑制。这提示miR-20b-3P对肾结石产生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TLR4和ATG7,而这个推论也在后续的试验中得到了验证。

该项研究的意义在于揭示了借助于脂肪干细胞,miR-20b-3P富集外泌体可以通过调控TLR4和ATG7两种基因的表达来抑制炎症反应和细胞自噬,最终抑制肾结石的形成。

Jingshi,etal.ExosomesfrommiR-20b-3p-overexpressingstromalcellsamelioratecalciumoxalatedepositioninratkidney,Journalofcelluarandmolecularmedicine,,9,E-pubaheadofprint.

第一作者:

时京,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医院泌尿外科学博士后。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微生态与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全国委员,《微创泌尿外科杂志》特约审稿人。博士后期间师从著名泌尿外科学专家,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张旭教授。在泌尿系结石和肿瘤的预防和微创治疗方面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相关论著30余篇(SCI收录3篇)。

通讯作者:

闫永吉,外科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医院)泌尿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男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男科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腔镜内镜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市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会常务委员,北京中医药男科学会委员,北京肿瘤学会泌尿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青年委员,北京泌尿外科学会尿路重建与修复组委员。《微创泌尿外科杂志》、《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医学参考报泌尿外科与男科学频道》编委。博士师从著名泌尿外科专家,中国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张旭教授。长期致力于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是由张旭、孙颖浩教授主编,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广电总局批准,由中国人民医院主办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

本刊将与广大泌尿外科工作者共同努力,打造一流学术交流平台,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促进泌尿外科微创技术发展,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

投稿官方网站: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eshiajd.com/dsyy/1008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