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是人体最大的系统,常见的值得人们高度重视的几种消化系统疾病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从临床角度看,消化管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直肠。消化腺包括肝、胆、胰。消化系统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因此受损害的机会最多。
消化系统疾病多种多样,多数仅在门诊治疗即可。
但下列几种疾病,常常需要住院治疗,且最好在消化专科治疗,必须引起人们重视。
一、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按教科书可分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实际应用中可分上消化道(食管、胃、十二指肠)、中消化道(小肠)、下消化道(结肠、直肠)。
以上任何部位出血都称为消化道出血。
对于上消化道出血,如果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将表现为呕血;出血量小、出血速度慢,仅表现为便血;
对于中、下消化道出血,仅表现为便血。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最多见于:消化性溃疡、糜烂性胃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消化道肿瘤、消化道血管畸形、贲门粘膜撕裂、消化道息肉、缺血性肠病。
确诊的方法:上消化道可通过胃镜检查、下消化道可通过肠镜检查、中消化道可通过胶囊内镜检查。90%左右的病因通过这些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因此,对于消化道出血者哪怕只有一次,哪怕仅表现为黑便,也必须引起重视。
二、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内科常见病,在多种病因作用下胰腺发生自身消化引起的。本病起病快、腹痛明显、病情进展迅速,很快影响全身各脏器,继续发展将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
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目前国内外均是以内科治疗为主,以生长抑素、抑肽酶、质子泵抑制剂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可以使大多数病人得到康复。
对较严重的病例,特别是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者,要及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加强营养支持。
对少部分坏死性胰腺炎,估计保守难以成功者或合并腹腔严重感染、出血、胆总管阻塞者,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三、慢性活动性肝炎和肝硬化
肝炎在中国是常见病、多发病,极大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
引起肝炎的原因很多,最常见者为:甲、乙、丙、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其次为:酒精损伤、药物损害、自身免疫、过敏、脂肪肝等。
大多数肝炎不需要住院治疗,但如果转氨酶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且伴有恶心、食欲下降,说明目前正处在急性期或活动期,特别是已出现黄疸者,均需住院治疗,充分休息,以免使病情恶化。
对于短时间发生转氨酶快速升高、黄疸迅速加重、精神食欲变差、甚至出现腹水、水肿、皮下、鼻腔、牙龈出血者,要警惕发生重症肝炎的可能,必须立即住院治疗。因为重症肝炎,不管是急性、亚急性、还是慢性,都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状态,死亡率很高。
肝硬化腹水极大影响着病人的生活质量,不管什么原因的肝硬化,出现了腹水标志着肝功能失偿,需住院治疗。
四、消化系肿瘤的化疗
由于消化系统是全身最大的一个系统,包含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肝、胆、胰等,因此消化系统的肿瘤是最多见的。
对消化系统肿瘤的治疗原则:能手术切除的首选手术治疗,然后巩固化疗;不能手术的,对肝脏肿瘤可选择各种形式的介入治疗、放疗和化疗;对胰腺和消化道的肿瘤,多选择化疗和内镜下治疗。
五、终末期肿瘤的治疗
所谓终末期肿瘤是指失去手术机会、全身多处转移、不能耐受化疗、放疗措施,生存时间有限。
这类病人最后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剧烈疼痛使病人难以忍受;
2、剧烈恶心、呕吐,不能进食;
3、发热不退;
4、顽固性胸水、腹水致腹胀、呼吸困难;
5、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
6、多脏器功能衰竭。
对于这类病人治疗的总原则是:
1、尽可能减少痛苦;
2、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
3、尽可能延长生存时间;
4尽可能减少患者家属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
六、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不十分清楚,在西方国家发病率很高,在我国偏低,但近几年有升高趋势。可能与工作压力,环境因素有关。
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表现: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严重的可出现发热、水电解紊乱、营养不良,还可有关节痛、口腔溃疡、视物模糊等肠道外症状。
溃疡性结肠炎非常影响工作、休息和生活质量。如大便次数每日在6次以上、脓血便、血便、发热、食欲差,应及时住院治疗。病情控制后可出院维持用药,定期复查。
七、腹水
腹水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状态,由多种原因引起。最常见的原因是肝硬化,其次为肾病、心脏病、腹膜炎、腹腔和盆腔脏器肿瘤等。所以只要有腹水存在,必然有器质性疾病存在。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大多数腹水患者,开始原因往往不清楚。需要一步步地分析、检查、综合,有时候还需要边治疗边检查。
八、黄疸
黄疸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状态,黄疸的原因可归结为三方面:溶血、肝脏疾病、胆道疾病。溶血较少见,绝大多数是肝脏疾病和胆道疾病。若是胆道疾病引起的(如胆管结石、胆道良性狭窄等)情况不太复杂者,可以通过内镜进行微创治疗,简单、快速、痛苦小,住院时间短,免予手术之苦。若情况太复杂,可转外科手术。
供稿:消化一病区丁兆艳
白癜风专家郑华国白癜风专家郑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