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内囊在前列腺尖部12点位扩开包膜;
2、随后外囊延续扩开整个背侧包膜;
3、前列腺腺体向外膨出;
4、形成向12点位延伸的宽大尿道。
二、TUCBDP操作步骤1、术前电切镜检查:以检查膀胱颈口梗阻情况为主,电切镜视野下目测精阜与膀胱颈口的距离,选用38B型号扩裂导管。
电切镜检查要点:(1)观察尿道情况、精阜到膀胱颈的距离、前列腺增生程度、中叶大小、膀胱颈情况、膀胱内有无结石、憩室、肿物等;(2)评估选管的型号、插管的难易,是否还需要碎石或电切;(3)膀胱充盈后撤回电切镜,并做术前压腹排尿试验;(4)术前使用针状电极或电切设备提前在12点位划开:划开的距离为膀胱颈到精阜距离的1/2;划开的深度为接近前列腺外科包膜即可。
新导管选管标准:
前列腺大小
新导管选择型号
30g
38B
30g~50g
39B
50g~80g
40B
80g~g
41B
g~g
42B
g
42C
适用于批号为及以后的导管
前列腺质量(g)的计算方法是前列腺的三个径值(上下径、前后径、左右径)相乘再乘以0.6。
2、插入导管:导管外涂水溶性润滑剂,从尿道外口插入导管;插管时示指提前放在直肠内前列腺尖部,待触碰到导管头端后辅助抬送,见有尿液从管口溢出证实已插入膀胱。
插管要点:(1)尿道及导管要充分润滑;(2)示指在直肠内前列腺尖部可触及扩裂导管头端,辅助抬送,切勿等插不动才抬;(3)备好尿道探子、导丝;(4)争取一次成功,减少尿道水肿、出血、假道形成。
3、定位导管:术者一手扶持导管,一手直肠指诊,在前列腺尖部触到水囊尾端的定位突后,将导管向外牵拉1~1.5cm(大部分会感觉到定位突跨过外括约肌时的落空感),暂固定导管位置不动。
定位与扩张--定位突定位:左手示指在前列腺尖部扪及定位突后,右手将导管向体外拔出1~1.5cm,然后进行后面操作。
4、内囊注水,二次定位:内囊初次注水,根据型号(38B)先注入3ml生理盐水,轻轻向外牵拉扩裂导管,让内囊初始囊形尽量贴近外括约肌,注意不要用力过大,防止把内囊拉到球部尿道,术者应该在前列腺尖部摸到初始囊形。
定位与扩张--内囊牵拉定位:(1)初次向内囊注水3~8ml,这时术者应该在前列腺尖部摸到初始囊型,如触摸不到则需向内或向外调整导管,直至前列腺尖部可触及膨胀水囊;(2)术者垫纱布条轻轻向外牵拉扩裂导管,使内囊尾端尽量靠近外括约肌,注意不要用力过大;(3)再继续向内囊注入相应型号剩余量的生理盐水,关闭内囊注水管;(4)此时在前列腺尖部的示指应触摸到质硬的内囊囊尾。
5、外囊注水:注水时牵拉住扩裂导管,防止其向膀胱滑入过多(整个注水过程中指诊要在前列腺尖部触摸到外囊囊尾)。当外囊压力稳定在3个大气压后停止注水,维持压力5分钟(期间压力下降需补充压力到3个大气压)。
定位与扩张--外囊扩张:(1)向外囊注水,压力至接近0.2兆帕(2个大气压)时,可明显感觉到导管向膀胱内滑动,此时一定要牵住扩裂导管;(2)继续向外囊注水直至0.3兆帕,扩张计时5分钟,期间始终保持外囊压力在0.3兆帕;(3)整个注水过程一定要始终向外牵拉扩裂导管,而且一定要保证在前列腺尖部一直能摸到囊尾隆起。
6、双囊放水:将内外囊水全部放掉,拔出扩裂导管,并做压腹排尿试验。
7、术后电切镜检查:术后电切镜检查显示扩开充分,脂肪层清晰可见,有活动性出血时电凝止血。
扩开效果观察--电切镜观察扩开术前后对比:前列腺12点方向前列腺尖部至膀胱颈包膜全程裂开,前列腺腺体包膜分裂宽度在10点~2点范围内,分裂处可见血凝块、少许出血及脂肪。
8、置入导尿管:插入F20或F22三腔气囊导尿管,持续膀胱冲洗。系扎纱布条于尿道外口的导管上(术后6小时解除),手术结束。术后根据具体情况拔除导尿管。
三、前列腺包膜扩开的依据1、术后电切镜观察,显示扩开充分,可见清晰的脂肪层或结缔组织;
2、外囊注水过程中,压力表达到3个大气压后,读数稳定不变;
3、外囊注水完成后,双囊放水前,指诊触摸到变软的腺体及中央沟;
4、术后压腹排尿试验,尿线粗,排尿通畅。
作者简介徐辉;医院泌尿外科;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泌尿外科医生学习联盟通讯编委。*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声明:本内容仅代表嘉宾观点,不代表学习联盟平台立场。本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不构成实际治疗建议。转载请后台联系授权,侵权必究!
编辑:王靖
审核:李升
热点视频推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