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钢物流第三作业区点燃创新热情助力企业

近日,武钢物流第三作业区全员创新实践获评武钢物流最佳实践案例“E家双星”。这是三区年度创新工作获得的又一奖项。去年以来,三区致力将创新、献一计作为助力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激发全员创新热情,取得了丰硕成果。

——研发实用新型专利2项,科研项目结题2项。创新工作室被评为欧冶云商级创新工作室。1项成果被评为“中国宝武优秀岗位创新成果奖”三等奖。

——员工全年“献一计”条,献计率近%。获评公司金点子2项、银点子3项、好点子6项,奖项质量、数量双居武钢物流之首。

——《长江水运双向对流模式研究及实践-建立承运商运力池,做好内外双循环》项目获中国宝武“银点子”、欧冶云商“金点子”。员工张建军被评为宝武“智多星”。

武钢物流党政领导为宝武“智多星”获得者张建军

颁发奖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01

统筹谋划,积极协调推进

三区成立领导小组,党政领导任组长,各职能口齐抓共管、合力推进。小组承接公司“献一计”工作安排;对“献一计”工作进行指导、梳理、采纳实施;及时兑现奖励;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问题等。如:将创新、献一计与日常工作同计划、同布置、同推进、同讲评。邀请专利代理专家到现场指导,及时总结提炼申报科创成果。还将有现场实用价值的科创项目及好点子在一线试用、推广。

三区科创”献一计“工作会

02

搭建平台,增强创新活力

三区创新工作室成员不仅包括“点子王”张建军,还有原武钢科技攻关一等奖获得者、高工曾德武,桥吊状元姚威、汽车驾驶状元余万顺。可谓人才济济、群星荟萃。创新工作室围绕车间日常管理、“献一计”和重难点问题开展技术攻关、管理创新。每月召开一次碰头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小结会,通报进展情况、互相启发思路,及时协调解决问题,总结提炼成果。三区还根据工作室成员工作经历、专业特长等,明确各自分工,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形成分工合作、团结和谐的良好工作氛围。

三区创新工作室成员碰头会

03

围绕难点,助力安全生产

紧紧围绕安全生产中的痛点、难点开展科创、献一计工作。如:由于原防脱搭扣频繁开启使得弹簧容易疲劳,造成失效,需要经常维修、更换。为解决上述问题,张建军牵头设计出一种新型起重吊钩防脱保险装置。该装置通过磁铁的磁力作用使得防脱搭扣开口、闭合状态都能保持。还加装橡胶圈、固定套,减少撞击力,现场试用拆装方便快捷,降低劳动强度。

设计新型起重吊钩防脱保险装置

针对职工集中反映的天车操作室清洗难、不利于安全瞭望的问题,多次组织专业人员研究、集思广益。最终采用加装水管、引水源到天车登机口平台方案。实施后党员骨干定期清洗,受到一线职工好评。

04

赋能经营,推进降本增效

高工曾德武凭借多年的现场经验,设计出新型皮带纠偏装置。该装置通过改变皮带与托辊间的夹角,使皮带横向受力改变皮带的运行轨迹,回归正常运行。该纠偏装置不仅改善了皮带运行状况,提高了运行效率,且年创效可达万元。

生产管理纪昀发现污水处理使用的絮凝剂是进口产品,年费用高达10余万元。为降低成本,他设法查阅资料,和国内生产厂家联系,终于找到了适宜的污水处理药剂。较之进口产品,现使用的药剂成本降幅达75%,预计年采购费用可节省8万元。

欧冶云商开视频号啦!

快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eshiajd.com/dszd/1032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