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几乎都有早晚刷牙的习惯,细心的你或许会发现,牙齿上面长出了一些“小石子”,如果在工具的帮助下可能还可以抠下来,它们还会带着一些臭味。为什么牙齿会长出“石头”呢?
牙齿上长出来的这些“石头,称之为“牙结石”,它们是由一些软垢在常年钙化之后,硬度增加所形成的“小石头”。主要成分是磷酸钙、有机物以及一些微量元素,如果不及时将这些东西清理的话,久而久之它们都会变黄,甚至是颜色发黑。长期有牙结石很容易诱发牙周疾病的出现。
那么,如何有效去除牙结石
1、刷牙方式。刷牙方式很重要,牙齿内侧、牙齿缝隙、牙龈与牙齿相连部分等,都要保证清洁到位,横着牙刷上下刷可能并不能满足上述位置,可以对着镜子,竖着来刷牙。
2、日常护理。吃饭时产生的酸和糖会暂时削弱牙釉质的保护作用,饭后立即刷牙更容易破坏牙釉质。建议饭后至少等半个小时再刷牙,同时要避免使劲漱口,以免削弱含氟牙膏对牙齿的保护功效。
3、洗牙。牙结石一般不好清洁,洗牙医院或是牙医诊所,不要盲目听信一些不正规的小机构,以免上当受骗。
我们都知道,人的身体是很脆弱的,碰一下会有淤青,刮下一下会流血,摔一跤会骨折,于是有人在想,难道在我们身体中就没有坚硬的部位吗?答案是肯定的,只不过它竟然是我们最不起眼的牙齿。研究证实,牙齿的硬度排在了莫氏硬度标准的第五名,能够达到6-7,而人的骨骼也才只有3-4。
既然牙齿是身体最硬的部位,那为什么会很容易受伤呢?
1、“硬碰硬”导致牙齿受伤
生活中总有一些不喜欢“求人”的人。遇到解决的事情宁可用“牙”解决,也不借助工具。就喜欢“硬碰硬”。比如说,用牙齿去咬坚果的表壳、用牙齿去开瓶盖等。这种“以硬碰硬”的做法对牙齿的伤害是极大的,会导致牙齿表面产生裂纹,同时口腔还会接触包装上的细菌。
2、“忽冷忽热”导致牙齿受伤
对于饮食我们最忌讳的就是食物过烫或者过冷,过烫的食物和生冷食物不仅会给我们的消化系统带来危害,而且也会刺激牙龈,引起牙齿敏感、牙痛。尤其是有些人习惯嚼冰,刺激牙龈的同时,还会磨损牙齿,甚至使牙齿断裂。避免冷热刺激,预防因干燥和细菌感染而诱发牙周炎、牙龈出血等病。
3、“贪甜食”导致牙齿受伤
糖吃多了就容易患龋齿,这是长期以来人们生活经验的总结。牙齿的表面经常附着一层垢膜,内裹藏着无数的细菌。这些细菌会吸取食物中的粮分,包括蔗糖、葡萄糖、麦芽糖及乳糖,从而制造酸素。酸素溶解牙齿表面的珐,形成蛀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