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取石不用开刀了
第期
回复:“中美”,送你一个特别推送
“之前听一个患有胆总管结石的亲戚说他那个是开刀取出的,肚子上好大一个口子呢!没想到我这次连伤口都没有就把石头取出来了。”一位胆总管结石患者庆幸说。
案例一患者刘女士亲戚王某,男,2年前的时候做了一次胆总管结石取石手术,当时他已经反复上腹部疼痛已1年多,突然上腹部疼痛加剧。其家人赶医院就诊。经检查,他被确诊为“胆总管下端结石并胆总管扩张,胆囊结石伴胆囊炎”,需要手术治疗,医院没有引进ERCP的技术,所以患者接受的是开腹的胆总管结石取石手术。术后住院大约10天左右才能出院,出院后也恢复了好长一段时间。
案例二患者刘女士,“间断发热半年,加重伴右上腹痛4天”医院消化科,病程中体温最高39℃,无寒战,无恶心、呕吐,无放射性肩背部疼痛,入院查体:巩膜轻度黄染,腹部平坦,软,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腹部未触及包块,墨菲氏征阳性。既往有冠心病病史,辅助检查:肝功:谷丙转氨酶.9U/L,谷草转氨酶94U/L,总胆红素32.7umol/L,直接胆红素22umol/L,碱性磷酸酶U/L,γ-谷氨酰基转移酶.4U/L;考虑:胆系感染及胆石症。
患者MRCP图像:患者胆总管有一结石
经过分析患者的年龄、基本状况、实验室检查数据和MRI+MRCP,患者是应用ERCP诊疗技术的适应症,于是由吴勇主任带领消化科团队为其在全麻下行经十二指肠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胆总管结石取石术,应用“无创”的办法将胆总管1.2CM结石取出,避免了用开刀这种创伤较大的方法。
术中图片:经十二指肠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胆总管结石取石术
患者刘女士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地活动,还高兴地说:“医院治疗可是来对了,免了挨刀了。要是我那个亲戚那年是来这里,也就不用挨刀了!”
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创新和进步,微创技术越来越成熟,微创理念也越来越先进,很多原来需要大开刀的手术变成了“钥匙孔”手术,很多多孔手术变成了单孔手术,甚至很多打孔的手术变成不用打孔的无创手术。胆总管结石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
ERCP取石术示意图
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方式包括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术、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目前推崇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术:
1对患者创伤最小,术后恢复快;
2胆总管结石易复发,再长结石还可重新用ERCP取石术的正常通路取石,而腹腔镜或开腹方式再手术的困难相对较大。
很多患者往往因为隔行如隔山的原因,并不清楚医疗技术的发展情况,即便是对于有些技医院和医生来说,先进的微创技术也是陌生的,所以不断地接触学习新的医疗技术信息,对于医生来说是本分,对于患者来说,则是避免挨刀的重要途径了。
吴勇副主任医师
中美消化内科主任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于年由美国威廉·麦丘恩(WilliamMcCune)率先报道,如今刚好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我国ERCP始于上世纪70年代,随着操作技术的不断改进、内镜及其附属器械的迅速发展,ERCP逐步成为胆胰疾病的重要诊治手段,开创了我国胆胰疾病介入诊治的新局面。
经过五十年发展,ERCP全面而成熟,各项操作技术变得极为丰富。ERCP已成为胆胰疾病诊治重要的手段之一,是诊断胆管、胰管病变的金标准,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它已从单纯的诊断性技术发展为以治疗为主综合性技术,是现代胆胰病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具有创伤小、痛苦少、费用低、恢复快及可重复操作等优势,目前已成为胆胰疾病的推荐诊疗方法。
但是即便ERCP已经取得了这么优异的成绩,在我国ERCP资源短缺、地域分布不均的问题依然突出;ERCP医师培训、资质准入体系建设仍不够完善;掌握该项技术的医疗机构和医生在国内也分布较少,这也就是很多患者在不同地区的医疗机构获得不同水平医疗服务的原因之一。医院消化科团队在吴勇主任的带领下引进ERCP技术并成熟开展多年,不断发展消化内镜技术,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始终致力于将国内先进的医疗技术引入京东地区,为广大患者带来微创乃至无创的福音!
文/小美图/萌儿
中美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在线咨询
小美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