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1:明确目标——想要学习的内容和概念
Step2:以教促学——写/画出自己的理解
Step3:化整为零——将目标内家分解成一个个基础知识点
Step4:总结提炼——简化、合并知识点,利用联想建立彼此的联系
Step5:教会小孩——用举例子和打比方,让小孩也能听懂
大纲:
明确内容
检查部位:肝、胆、胰、脾、肾
扫查的方法次序
切面的分析(含标准切面)
声像诊断
知识储备
解剖(脏器位置邻近的组织)
声像表现(原理、回声所代表的组织)
正常值(仅供参考)
难点提问
肾脏被肋骨声影遮挡,如何调整探头?(手法)
肝脏的分叶,如何通过声像判断?(不是讲解剖)
剑突下横切可以扫查到肝左叶的哪些部分?
1.解剖(略过)
2.扫查顺序:
俯卧位(双肾)→右侧卧位(左肾脾)→平卧位(········)→左侧卧位(右肾右肝后叶)
平卧位:①剑突下横切面(自下而上):观察左肝的情况门脉左干
②剑突下纵切面(自远向近):一直从胃扫查至右肝
肝右叶扫查:右肋缘下斜切连续扇形扫查(从正中矢状线至腋中线)→右肋缘下纵切连续扫查(腋中线至正中矢状线)
最后,右肋间斜切(从5-6肋开始一直往下)
基本切面
(一)左肝腹主动脉纵断面
(二)肝-下腔静脉纵断面
(三)第一肝门横断面
(四)右第7肋间肝脏斜断面(不显示胆囊)
(五)右第7肋间肝脏斜断面(显示胆囊)
(六)右肋缘下向上斜断第一肝门
(七)右肋缘下向上斜断第二肝门
(八)肝-胆囊纵断面
(九)肝脏冠状断面(肝、右肾纵切面)
在掌握了肝脏的标准切面及基本解剖(五叶八段)后,我们还应该掌握正常肝脏测量的标准值:
一.肝脏右叶最大斜径
1.测量标准切面:以肝右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右肋缘下肝脏斜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12-14cm。
二.肝脏右叶前后径
1.测量标准切面:第五或第六肋间肝脏右叶的最大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8-10cm。
三.肝脏左叶厚度和长度经线
1.测量标准切面:以通过腹主动脉的肝左叶矢状纵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向上尽可能显示隔肌。
2.测量位置:左叶厚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前后缘最宽处的肝包膜(包括尾状叶),测量其最大前后距离,左时长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的上下缘包膜处与人体中线平行。
3.正常参考值(cm):肝左叶厚径不超过6cm,肝左叶长径不超过9cm。
四.门静脉及胆总管的宽度
1.测量标准切面:以右助缘下第一肝门纵断面为标准测量切面,胆总管要求尽量显示其全长至胰头后方。
2.测量位置:门静脉测量要求在距第一肝门1-2cm处测量其宽径,胆总管测量要求在其全长之最宽处测量。
3,正常参考值(cm):门静脉主干宽度(内径)1.0~1.4cm,胆总管宽度(内径)0.4~0.6cm。
标准切面辅助切面
㈠肝右叶最大斜径(肋下斜切面):RHV注入IVC切面(测量前后缘距离)12-14cm
㈡肝右叶前后径:(肋下斜切面):即肝-肾切面8-10cm
㈢肝左叶前后径上下径:6、9cm
一、标准切面
剑突下横切面,显示门脉左干全程。
二、辅助切面
1、剑突下横切显示肝尾状叶
2、剑突下横切显示门脉左干、胆囊。
3、剑突下横切显示肝左静脉长轴。
4、剑突下纵切显示肝左静脉。
标准切面(一)
右肋下斜切面,显示肝中、右静脉汇合。
分段方法
在下腔静脉与门脉右干(或前支)间进行连线(蓝线),其垂直线可作为上下段的“大概”分界线(绿线)。
如果你不理解,我们把这幅切面图还原到解剖图上去。
标准切面(二)
右季肋部斜纵切面,显示肝右静脉、下腔静脉交叉。
注:打出此切面后,探头与皮肤接触位置不变,向后方扫查则显示的均为右后叶结构,向前扫查则为右前叶(也可出现左叶)结构。
标准切面(三)
右季肋部近乎水平横切面(探头垂直于皮肤),显示门脉右干长轴。
注:打出此切面后,探头与皮肤接触位置不变,向上方扫查则显示的均为上段结构,向下方扫查则显示的均为下段结构。
5.补充切面
群星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