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你的心

今年3月3日,科室收住了一位65岁的陈大爷,上腹部疼痛入院,这次疼痛5小时,疼痛很厉害,已经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入科当天陈大爷自己内心的烦躁和对自己家人和医护人员发脾气。经过检查考虑“急性胰腺炎”引起的腹痛。在经过当天晚上的禁食.解痉、镇痛、抗感染治疗后,次日陈大爷腹痛比入院时有了明显缓解。第二天我们护理查房,陈大爷说他已经不疼了,我们也发现陈大爷话多了、愿意和别人沟通交谈了、不再乱发脾气了,但我们总觉得,在他眉宇之间,仍然流露着一丝丝解不开的忧愁。

于是,在我们给他做治疗的同时,试着跟他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天:“陈大爷,您现在已经不疼了啊,怎么感觉你现在还是眉头紧锁的样子,家里有什么烦心事?”

陈大爷睁开了眼睛,看了我一眼:“谢谢你,孩子,家里没什么事,孩子们都很孝顺,还是这病折腾的我啊,昨天晚上我来的时候态度不好,给你们和其他病人都添麻烦了,我平时不是这样子的,这次太疼了,疼两天了。看谁也不顺眼。”

“都疼二天了啊,那您怎么不早点治疗呢?医院治疗啊,您家里条件还那么好,那您还有啥发愁呢?早点彻底治疗多好。”

“我知道,但是我心里就是没来由的害怕上次住院查胰腺有问题,没查清楚什么问题。那个地方做手术还有那么多风险,做完还有那么多并发症,家里的孩子们对我也都不理解,觉得是我胆小,你说我都这么大年纪了,我这样是胆小么?”陈大爷一边说,一边不好意思的扭过头去。

奥!我似乎知道他眉头紧锁的原因了,这也是患者普遍的一种术前焦虑心态。“您等我一下,我去给您拿个东西看看您就明白了”。我在办公室拿出护理宣教手册,再次回到了陈大爷的病床前。

“陈大爷,您看,这是照片都是以前的患者留下的,他们跟您的病情一样,,您看这位老大爷,同时他跟您一样也患有糖尿病,病情好转就出院了,您年龄也不大,才65岁,正当壮年呢,身体条件比他好太多了。”“是?”陈大爷仿佛一瞬间有了精神,坐了起来,接过照片仔细的端详着。

“陈大爷,您再看这些,这些是我们科室专门制作的胰腺炎健康教育手册,上面详细的说明疾病成因和饮食注意方法,您看这里,这个是肝脏,这个就是胆囊,这个是胆囊管和胆总管,他们呈一个树杈状,这里是胰腺,胆囊和胆汁的工作原理是这样子的……,那会您就感觉自己的饮食什么的都变好了,出院后再调整大概一个月左右,一个月后您就跟一个正常人完全一样了,这份资料我就留给您了,您文化这么高,好好看看,别一味只相信网上的,在网上查,有时候就是自己吓唬自己”。说完,我对陈大爷比了一个加油的手势,就退出病房忙别的去了。

后来的日子里,陈大爷治疗以及血糖监测,对我们的工作都特别的配合,而且,我们发现,随着我们日复一日的心理疏导,他的眉头紧锁的时间也越来越少,跟我们医护人员、跟同病房的其他患者、跟自己的家人沟通和交流也越来越多……胰腺炎病情稳定后,复查胰腺核磁是胆总管结石。不是肿瘤老大爷就心情好了很多。

3月11日,患者行胰胆管造影胆总管取石术,手术很顺利。术后四天患者就可以康复出院了。

“陈大爷,第一次给您看的是手术前后的宣教资料,您快出院了,今天我再给您看一下出院后饮食上和活动上还应该注意点什么,医院复查一样。咱们还是老样子,我先给您讲解一下,然后您还是把这两页资料拿回去慢慢研究着,您看,重点内容都已经给您标记划出来了”讲完后,我把资料给了陈大爷,帮他收拾好后,我们拿出了给他准备好的新年贺卡:“陈大爷,您恢复的真快,真好!

“谢谢你,孩子,谢谢你们,真是太谢谢你们了,看过多少次病,医院,从来没有一家像你们这样子过,愿意陪着我说话,愿意给我加油鼓励,谢谢你们了,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陈大爷一边握着我们的手,一边感慨道,他家孩子也在一旁微笑着看着他,看着这一幕。

在这两周的时间里,我亲眼见证着他态度的转变和身体的康复,过去,我们无比重视着生命体征的监测和护理流程的完善,也曾觉得只要做到这些,就能给患者带来最好的康复。但是,越来越多的实际实例让我觉得,我们更有必要将心理治疗、叙事护理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通过心理交流和沟通来改变患者面对疾病焦虑的心态。而且,也让我学会了更好的倾听和交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eshiajd.com/dszd/581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