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案例
胆囊结石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但一个胆囊里充满上千颗结石则是非常罕见。近日,医院肝胆脾胰外科成功为一名胆囊结石患者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竟取出颗胆囊结石!
腹痛多年,结石“撑”满胆囊
60岁吴阿姨(化名),右上腹隐痛不适10余年,直到入院前两天,疼痛频繁发作且程度加重,才意识到身体可能出现问题。经急诊入住我院肝胆脾胰外科就诊,肝功能化验提示异常:转氨酶、胆红素等升高,腹部CT提示胆囊充满型结石,急性胆囊炎;胆总管扩张,胆总管下段结石。
(肝功能化验:胆道酶谱升高)
(CT检查:胆囊充满型结石、胆总管下段结石)
惊!胆囊取出颗结石
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检验结果,考虑到吴阿姨的胆囊已经失去了原有功能,需要尽快手术切除,肝胆脾胰外科主任詹世林教授团队迅速敲定手术方案:采用微创ERCP方法取出胆管结石+腹腔镜下胆囊切除(LC),以彻底解决患者病痛。
手术顺利进行,但取下来的胆囊标本被剖开的瞬间,令在场的医护人员大吃一惊:整个胆囊内全是绿豆样大小的结石,仔细一数,大大小小竟然有颗,实属罕见!
这些坏习惯容易得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成因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任何影响胆固醇与胆汁酸浓度比例或造成胆汁淤滞的因素,都能导致胆囊结石的形成。其中胆汁成分的改变与我们的饮食结构有很大的关系:
1.长期不定时进餐,饮食不规律,特别是长期不吃早餐,不能定时排出胆汁,导致胆汁淤积、沉淀、附壁、胆泥形成。
2.长期摄入高脂肪油腻食物,不但会肥胖,而且导致胆汁内胆固醇成分增多,胆固醇在胆汁内过饱和而沉淀下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胆固醇结晶、胆固醇息肉、胆固醇结石。
3.饮食不卫生,所吃食物带有寄生虫卵或活虫如蛔虫、肝吸虫,这些寄生虫可以入胆入肝引起胆汁感染、结石形成。
上述病例中的吴阿姨就属于饮食结构不好的人群之一,长期维持超标的体重,BMI达31.2。由于食用油腻的食物后出现了胆绞痛,胆囊结石因胆囊的收缩随胆汁排入胆总管,造成胆总管继发性结石。因此从饮食着手是我们预防胆囊结石发生的重要方法之一。
ERCP技术——精准微创取石
据肝胆脾胰外科主任詹世林教授介绍,采用微创ERCP方法取出胆管结石+腹腔镜下胆囊切除(LC)是目前处理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最流行也是最好的方法之一。
此外,双镜(腹腔镜+胆道镜)处理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以及改良腹腔镜戳孔的LC是我院肝胆外科一项特色。腹腔镜下胆囊切除(LC)常规需要四个戳孔,两个1~1.2cm,两个0.5cm的戳孔。经改良后变成一个1cm、一个0.5cm、一个0.2cm,加起来只有1.7cm的戳孔,可称之为“微微创”的LC!
本文指导专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